九州体育公司以智能高端制造装备为主营业务,在光伏设备和纸品包装设备两个核心方向上为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提供整线化、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之机,助力“双碳”落地,大力发展光伏、锂电池装备造及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京山轻机在包装自动化领域,连续多年位居行业榜首;在光伏组件自动化领域,市场占有率近40%,行业领先;在非标自动化领域,服务国内外知名企业,领跑行业“第一阵营”。
1974年开始研制包装机械,于1975年正式拉开了生产纸箱纸盒包装机械的序幕,1998年6 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并在包装机械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了四十余年。
业务的多领域拓展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2019年后,公司开始聚焦核心业务,围绕包装自动化和光伏自动化,逐步打造形成京山轻机智能装备制造生态圈。
李健先生通过京山轻机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京山京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股 14.17%。核心子公司苏州晟成光伏董事长祖国良持股比例为 4.96%,与公司深度绑定。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保持增长,其中光伏业务增长势头依然强劲,2022 年上半年在手订单达 41.56 亿元,同比增长 37.61%;但整体业绩增速较 2021 年同期有所放缓,主要系 2022 年疫情持续对公司物流、供应链和销售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终端消费行业景气度低,公司包装机械等其他业务增势受到抑制。
毛利率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公司高毛利率的光伏业务占比继续提升,同时在研发投入比例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公司净利率仍有显著改善,这主要由于公司前三季度汇兑收益大幅增加。
2020-2022H1,公司光伏业务迅猛发展,分别取得营业收入 11.58 亿、22.26 亿、15.31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例持续提升,分别为 38.84%、54.48%、66.80%,持续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同期公司包装业务营收占比逐步下降,2022 上半年跌破 20%。
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成为各国共识。在双碳背景下,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叠加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国际油价飙升等因素,能源危机问题凸显,发展清洁能源更是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2 年 3 月 8 日发布《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方案再次明确强调加快新能源建设,在 2021 年 7 月的目标基础上新增 80GW 光伏或风电装机规模。具体来看,2021-2030 年欧盟新增光伏、风电的目标分别为 420GW、480GW。
2021 年 10 月 22 日,日本内阁批准第六版《能源基本计划》,目标将 2030 年 电源构成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扩大到 36%至 38%。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助力光伏行业高速发展。为加快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2022 年 3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2022 年 7 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的目标。同年 10 月,双碳政策顶层设计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颁布,制定双碳政策主要目标,明确提出到 2025 年、2030 年、206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 20%左右、25%左右、80%以上。
国际能源信息署(IEA)2021 年 10 月发布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电能 80%的新增长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到 2050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到全球总电力结构的 85%,其中太阳能电力将占 1/3。
根据 2022 年 3 月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数据,全球升温控制在 1.5℃以内的情景下,预估 2030 年全球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约为 19%,2050 年约为 29%;2030 年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接近 5221GW,2050 年将超过 14036GW。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为 942GW,未来增长空间非常广阔。
据 21 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统计,2012 起的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 100GW 增长至 942GW,其中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占比从 7%提升至 32.8%(309GW),接近美国和欧洲地区累计装机容量之和(314.1GW),居全球第一位。
基于 GEIDCO 于 2021 年的分析报告,预计 2025 年我国电力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2950GW,其中清洁能源装机 1700GW,占比 57.5%,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 559GW;2030 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提升至 67.5%,其中光伏累计装机量 1025GW。
2022 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 52.6GW,同比增长 106%。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 35.3GW,占比 67.2%,装机比例进一步提升;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量 17.3GW,占比 32.8%。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 3.1GW,到 2019 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 62.63GW,较 2013 年增长近 20 倍。
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倾斜,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加速发展,未来分布式光伏装机需求预计将持续保持旺盛。
上游为原材料的生产和处理,对于晶硅电池,主要为硅料的生产和硅片的制备;对于薄膜电池,主要为非晶硅和所需化合物原料的生产。中游为电池片的生产及光伏组件的制造,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各包含多种不同的电池片生产技术路线,且组件的生产要求也存在差异。
晶硅电池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包括非晶硅电池和化合物电池。
其中单晶硅电池根据基体硅片掺杂不同可分为 P 型电池和 N 型电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单晶 PERC 电池为 P 型电池,新型太阳能技术 TOPCon、HJT、IBC 一般为 N 型电池。
另外,薄膜电池中的钙钛矿电池不仅可以做成单结,还可以与其他光伏电池技术(例如 HJT、IBC、CIGS、CdTe 等)相融合做成叠层电池。
光伏电池的效率指标包括理论效率(极限效率)、实验室效率以及产线平均转换效率。
世界三大再生能源研究机构之一的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并收录了 1976 年至今的光伏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新材料、新结构以及新制备工艺的出现,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
目前光伏市场中的主流仍为单晶 PERC 电池,CPIA 统计数据显示 2021 年 PERC 电池行业 占比高达 91.2%。
随着行业持续探索光伏电池降本增效路径,理论极限转换效率更高的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被突破,包括 N 型光伏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预计未来 TOPCon、HJT 电池占比将持续提升。
根据北极星光伏学社的数据,作为基于 N 型硅片开发的新型光伏电池,TOPCon 和 HJT 电池理论效率分别为 28.7%和 28.5%,明显高于 PERC 电池的 24.5%;产线%,高于 PERC 电池的 23.5%。
在生产成本方面,TOPCon 和 HJT 电池仍高于 PERC 电池,主要由于 N 型电池的光伏银浆消耗量更多,增加了非硅料成本。
目前光伏行业正在不断探索降低银耗以及减薄硅片厚度,将 TOPCon 和 HJT 电池生产成本向 PERC 电池靠近,不断加速产业化发展。
钙钛矿材料是指一大类具有类似钙钛矿(CaTiO3)晶体结构的 ABX3 化合物,A、B 分别是指离子半径不同的有机或无机阳离子,X 代表阴离子。
一方面,钙钛矿电池材料性能优异,单结钙钛矿理论效率超过 30%,高于晶硅电池的效率 极限 29.4%,而且钙钛矿还可以通过叠层实现 40%以上的理论转换效率。
另一方面,用于光伏电池制造的钙钛矿材料由自然界常见的元素组成,并且对杂质容忍度高,吸光系数更高,能够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造。
但是由于钙钛矿属于离子晶体材料,其稳定性低于晶硅材料,已成为钙钛矿电池稳定量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TOPCon 产线和 PERC 产线具有较高兼容性,产线升级成本相对较低,其差异工序主要包括:将正面磷扩散改为正面硼扩散,增加了隧穿氧化层和非晶硅层沉积以及背面磷扩散,取消了激光开槽。
而 HJT 工艺相比于 PERC 大幅简化,核心工序为清洗制绒、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薄膜沉积和丝网印刷,具有较高技术壁垒。钙钛矿电池产线主要包含四类设备,即激光设备、镀膜设备、涂布设备和封装设备。
光伏组件主要由电池片、焊带、钢化玻璃、EVA、背板、铝边框、硅胶和接线盒组成,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光伏组件环节位于产业链下游,除了自身的技术迭代,还受到上游环节技术路线%,且呈持续快速扩大趋势。随着硅片、电池片尺寸的放大,早期组件设备难以兼容,因此带来组件设备更新换代需求。
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制造业起步稍晚,但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制造企业贴近国内市场,设备专业化、生产效率高、交货周期短、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快捷,且与国内客户交流更便捷;二是国内企业提供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性价比较高。
一方面,晟成光伏盈利能力非常突出,在收购协议规定的 2017-2019 年业绩承诺期内,晟成光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8216 万、9116 万、11025 万元,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晟成光伏具备深厚的光伏组件设备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拓展光伏电池片设备布局。
2013 年底苏州晟成光伏设备有限公司设立。2017 年被收购时,晟成光伏已具备自主研发、 设计、生产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 项实用专利,自动化 水平比较高,处于组件制造行业领先水平,全球光伏设备装机产能累计超过 30GW。
一方面,晟成光伏的品牌力和资金充裕度大大增强,业务快速拓展到全球 27 个国家和地区,客户覆盖行业内所有主流光伏组件企业。
2022 年晟成光伏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光伏组件“交钥匙”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组件流水线、层压机、激光划片机、玻璃上料机、包装线等,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兼容常规、双玻、半片、MBB、叠瓦等不同组件产品。目前晟成光伏已累计交付光伏组件生产线GW。
在巩固公司组件设备龙头地位同时,借助电池片技术路线切换的行业时机,公司以技术和研发为切入点,持续投入内部和外部资源,不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3)在钙钛矿领域,公司可提供 PVD 镀膜设备、团簇型多腔蒸镀设备、ITO 玻璃清洗机等产品;另外,公司自主研发 ALD 设备样机目前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作为光伏组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客户遍布 27 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国内外大部分主流光伏企业,包括隆基绿能、晶科、晶澳、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腾晖、通威、协鑫、正泰、赛拉弗、REC、LG、韩华、Adani、越南光伏、友达等。
晟成光伏的生产基地包括昆山晟成光电、秦皇岛晟成自动化、以及苏州晟成光伏智能装备制造中心。
其中,昆山晟成光电是晟成光伏在高效电池装备业务板块的主要研发及制造基地;秦皇岛晟成是晟成光伏北方生产基地,也是光伏组件核心工艺设备层压机的主要研发和制造基地,已于 2021 年底竣工,实现层压机月产 40 台;苏州晟成光伏智能装备制造中心总投资 10 亿,主要进行光伏组件设备扩产,以及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电池核心设备研发,预计于 2023 年 6 至 7 月完工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高端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 台的智能装备制造中心。
晟成光伏坚持本土化服务战略,提高本地化服务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目前其在国内已设立义乌技术服务中心和合肥技术服务中心。
三协精密 2010 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15 年被成功纳入京山轻机集团。
三协精密在非标自动化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截至 2020 年 6 月,三协精密技术团队已申请 240 项专利及 30 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 72 项、授权 20 项;申请实用型专利 164 项、授权 138 项;外观专利授权 4 项。软件著作权授权 30 项。
电池柔性生产线主要用于手机电池生产,主要由电池上料机、二次定位机、极耳胶粘贴机、剪切联合机、焊接联合机、弯折联合机、阻抗测试机、商标粘贴机、性能检测联合机等组成精密柔性生产线。
公司包装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瓦楞纸板生产线、智能水性印刷设备、数码印刷设备、智能物流及 IBS 智能工厂系统等。
京山轻机自 2016 年就前瞻布局了数码印刷业务,已成为全球少数可以提供 Single-Pass 数字喷印设备的公司。
公司客户涵盖行业所有主流光伏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目前公司已公告部分光伏智能装备订单,光伏业务收入增长具有高确定性;另外公司在光伏组件设备扩产和电池片设备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大,保障了公司光伏业务高增的内驱力,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营收增速约为 45%/30%/20%。
该业务为公司传统业务,整体毛利水平波动不大,考虑到 2022 年疫情期间该板块业务受到明显影响,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19%/20%/20%。
其他业务:随着公司资源进一步聚焦于核心业务,该板块业务在保持低增速增长的过程中有望减少低毛利业务占比,逐步提升盈利质量,预计 2022/23/24 年该业务毛利率约为 13%/14%/15%。
2022/23/24年,销售费用有望随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而增长,同时由于公司核心业务处于高速发展期,销售费用率料将保持一定水平后略有下降,预计分别为 3.5%/3.5%/3.4%。
2022/23/24年,公司持续加码光伏设备业务的研发,尤其是光伏电池片业务的拓展需要增加大量的研发人员及研发资金,预计公司研发费用率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分别为 5.0%/5.0%/5.0%。
公司是优秀的高端智能装备供应商,业务包括光伏设备、包装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
2022 年上半年,光伏设备业务贡献营收 15.31 亿元,助力公司业绩高增长;并且公司正在持续加码光伏设备板块,一方面积极推动高端光伏组件设备扩产,另一方面稳步向上游电池片设备环节延伸,已成功开发多款 TOPCon、HJT 和钙钛矿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
电话:400-123-4567
传 真:+86-123-4567
手 机:13800000000
邮 箱:admin@eyoucms.com
地 址:九州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